□記者 姬慧洋 文/圖
本報訊 繪制“騎手友好社區”導示圖、為騎手提供免費飲用水……近日,“黨建領航,‘騎’心逐夢”騎手友好社區、騎手友好愛心驛站啟動儀式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文昌街道碧桂園社區舉行,標志著我市首個“騎手友好社區”落地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
接單在“線上”,腳步行萬家。以外賣騎手、快遞小哥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正逐步成為服務市民生活、助力城市發展的新生力量。
在為市民帶來便捷服務的同時,騎手也面臨“進門難、充電難、定位難、休憩難”等實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市委社會工作部印發《周口市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意見》,計劃打造提升智能化勞動者驛站40個、司機之家20個,為新就業群體免費提供飲水、充電、報刊書籍閱讀等便捷服務;打造10個~20個友好社區、友好街區、友好商圈;組織開展“最美”系列評選活動,不斷增強新就業群體的歸屬感、獲得感。
5月15日,記者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文昌街道碧桂園社區看到了“騎手友好社區”導示圖,上面明確標識有樓棟序號、行走路線等。
離此不遠的“騎手友好愛心驛站”標志格外醒目,騎手可以在這里享受免費充電、熱飯、飲水等服務。驛站內還配備有愛心醫藥箱、氣筒、修理工具、雨衣等物品,幫助騎手解決突發問題?!霸谶@里,我們渴了有水喝、熱了有空調、手機沒電了還能免費充電,工作人員對我們笑臉相迎,這些細節很暖心。這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方便,更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暖?!本〇|騎手周偉說。
“‘騎手友好社區’落地碧桂園社區,是我們貫徹落實市委社會工作部、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黨工委管委會部署要求的具體實踐。我們將以該項工作為抓手,不斷整合各方資源,將騎手團結起來、把合力釋放出來,引導騎手發揮作用,參與到社會治理中來,不斷把‘騎手友好’理念傳遞到城市各個角落、融入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碧桂園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明麗說。
■記者手記
“看得見”的城市溫暖
讓新就業群體感受到城市的溫暖,往往始于破解“最后一百米”的痛點。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聽到外賣騎手圍在一起看“騎手友好社區”導示圖時發出“以后找樓更方便了”的感慨;看到愛心驛站里一瓶瓶免費飲用水、一根根充電線,甚至一片小小的創可貼,都能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對新就業群體發出的溫暖問候。
“注意安全,騎慢點??!”“好嘞,回頭聊。”在碧桂園社區門口,保安與騎手的對話,一樣讓人暖心。讓騎手從進門時就能感受到友好氛圍,是“社區友好”的最直接體現。
騎手們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有著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小區哪棟樓的樓道燈不亮了、哪個垃圾桶壞了、哪里的路面破損了……騎手拿手機隨手一拍,反映給社區,就能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
或許,在這場溫暖的雙向奔赴中,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將會更加積極地融入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