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徐松 通訊員 吳瑞
7月1日,一段記錄鄲城縣城管局自來水公司搶修隊黨員武廣俊工作日常的視頻在網(wǎng)絡上引發(fā)關(guān)注。這位被群眾親切稱為“武鐵牛”的供水人,用二十余年的堅守,在平凡崗位上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勞動者之歌。
“黨員要甘做一顆‘螺絲釘’,組織需要我在哪里,我就‘釘’在哪里。”武廣俊進入供水行業(yè)以來,以堅定的信念、精湛的技藝和無私奉獻精神,守護著城市的“生命之源”。在同事眼中,武廣俊是本“活地圖”,鄲城縣城區(qū)供水管網(wǎng)和閥門井的位置,他爛熟于心。
2021年2月,小年夜,城區(qū)人民路改造現(xiàn)場突發(fā)險情:挖掘機不慎挖斷主供水管,噴涌的水柱瞬間淹沒了作業(yè)面。“膠皮褲不夠,我下去!”零下5℃的天氣,武廣俊甩掉棉衣跳進齊腰深的冰水中。“在水下作業(yè),就像被千萬根針扎,但想到全城人民等著用水,疼也得忍著。”武廣俊說,當時,他嘴唇凍得發(fā)紫,但手中的扳手始終沒敢停。
當水流重新涌入管網(wǎng),武廣俊被拉出水坑時,雙腿已失去知覺。這個畫面被路過的市民拍下,成為網(wǎng)絡熱傳的“冰雕”照片。
“21時許,家里水管突然爆裂,我試著撥打報修電話,沒想到武師傅真的來了。”2023年除夕夜的搶修,讓李莊社區(qū)居民李先生至今難忘。
在萬家團圓的時刻,武廣俊跪在泥水里作業(yè)的身影,被居民家的監(jiān)控完整記錄。更換管道、填埋夯土,新年鐘聲響起時,他正用凍僵的手指擰緊最后一個管箍。“武師傅走時,我塞給他紅包,他急得直擺手,說‘這錢夠買好多米管子了’。”李先生說這話時紅了眼眶。
“他每年參與供水搶修上百次,‘武鐵牛’這個綽號是大家對他的認可。”鄲城縣城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超說,在武廣俊的帶動下,搶修隊實現(xiàn)“30分鐘到場、小修不過夜”。
采訪結(jié)束時,記者在武廣俊的工具箱里發(fā)現(xiàn)了凍瘡膏。“每年都用得著。”他憨厚地笑笑。這個細節(jié),或許是“武鐵牛”精神的最佳注腳: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年復一年在冰冷與炙烤中的堅守。此刻,他胸前的那枚黨員徽章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