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永奇
11月2日清晨,商水縣張莊鎮的霧氣還未消散,邱守先的烘干廠就傳來機器的轟鳴聲。那座20多米高的烘干塔頂端,金黃的玉米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在傳送帶上揚起細小粉塵。
57歲的邱守先是商水縣有名的種糧大戶,曾獲得過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個人的榮譽。他是個“熱心腸”,經常給周邊農戶指導糧食生產,大家親切地稱呼他“老邱”。
今年秋季,當地遭遇連綿陰雨天氣,給玉米收獲帶來極大的困難,部分玉米出現霉變情況。一個多月來,老邱幾乎把全部的時間都投入到烘干廠的工作中。
“霉變超過5%的玉米只能送去酒精廠,要放在倉庫的西面。”穿過廠區內堆積如山的玉米,記者跟著老邱來到了庫容萬余噸的糧倉。這里堆放的玉米足有5米多高,不同品質的玉米被分區堆放,整齊有序。倉庫門口,“分類收購、分類烘干、分類出售”的標語十分醒目。
看到倉庫漸滿,老邱掏出手機,與孟州市的一家酒精生產廠家商量玉米外運事宜。他的聲音有些沙啞,臉上帶著一絲疲憊,但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自信。
早在9月16日,連綿陰雨剛開始時,老邱憑借著對天氣的精準判斷,果斷開始收獲自己種植的1600畝玉米,并及時進行烘干和出售。經過5天的努力,品質不錯的玉米以1.13元/斤的價格賣給了益海糧油公司。
然而,許多期盼天晴的農戶越等陰雨天越多,部分玉米收獲后出現霉變。無奈之下,農戶們紛紛拉著玉米來到老邱的烘干廠?!懊克苎b130噸玉米,12個小時就能完成烘干?!崩锨窠榻B說。后來,在政府的支持下,他貸了款,開始從農民手中收購濕糧,烘干后再進行分類銷售。
“我這些玉米分三類賣?!崩锨裰钢煌瑓^域的玉米介紹,“一類是品質優良的,賣給飼料廠用于養殖,每斤能賣1.27元左右;一類是品質一般的,賣給糧油公司制作食用油,每斤1.13元左右;還有一類是部分籽粒發生霉變的,賣給酒精生產企業,每斤0.94元左右?!?/p>
在一旁等待卸車的李大爺接過話茬感激地說:“老邱這人實在,我們濕玉米每斤賣0.6元,到他這兒烘干后每斤能多賣三到五毛錢呢。而且不管多濕的玉米他都收,霉變的也全收,讓我們減少了很多損失。”
玉米雖是我國三大主糧之一,卻不是主要口糧,主要用于飼料消費,其次用于工業需求,供應食用需求和其他需求的占比相對較少?!皣页雠_烘干補貼政策,我得充分利用烘干設備,多幫農戶減損,而且還要守好糧食品質,絕不能讓發霉的玉米用作口糧或飼料。”老邱鄭重地說。
時近正午,運糧來烘干的車輛依舊絡繹不絕。老邱的手機響個不停,這次是鄰縣的種糧戶打來求助電話。他對著電話大聲回應:“來吧!多大的量我都收!”那聲音,充滿了力量與擔當。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