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鄲城縣汲冢鎮衛生院開展健康便民活動的場景。
□ 記者 王晨 劉偉 文/圖
“但愿世間人無病,何妨架上藥生塵。”這副出自清末湖南湘鄉一位中醫之手的春聯,深刻表達了醫者仁心的崇高境界與深沉的人道關懷。這種情懷,穿越時空,依然是當代醫療工作者恪守的初心,也正通過持續深化的醫療改革,惠及千家萬戶。
10月27日,星期一。周口市婦幼保健院乳腺科醫生潘亞會一如往常,正在診室接待患者。許多前來求診的患者,都熟知她“不過度治療”的理念。“作為醫生,我更愿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考慮,讓患者少受罪。”潘亞會說,“科學診療、溫情關照,讓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好轉乃至痊愈,是醫生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記者從市中心醫院了解到,自今年入夏以來,互聯網醫院的問診量便逐步上升,最高日問診量1700余例。入秋后,兒科醫生周祥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其工作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在微信群內,周祥告知群友:“各位朋友,我是周口市中心醫院的一名兒科醫生,如果有關于病情、用藥等方面的問題,大家可以在周口市中心醫院互聯網醫院找我進行線上咨詢。同時,我還會在群內每日分享一些育兒科普知識,幫助寶媽科學育兒。”市民陳敏告訴記者:“在互聯網醫院,一些簡單問題可以免費咨詢專業醫生,切實減輕了我的育兒焦慮。”這一數據的背后,是患者對醫院服務的充分認可。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是百姓急難愁盼的問題。醫療改革讓更多患者切身體會到了“少跑路、少花錢、看好病”的便利。作為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傳統農業大市,周口病患群體基數大,醫保基金支出壓力也大。近年來,我市搶抓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機遇,積極探索“市縣一體、機制創新、數智賦能、醫防融合”四位一體的醫改模式,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先后獲批國家安寧療護試點、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顯著提升了群眾在家門口“好看病、看好病”的保障能力。
“以前要跑到市里或縣里醫院檢查,多花錢不說,還來回折騰;現在去鄉衛生院就能檢查,費用還能報銷,省了不少事。”鄲城縣虎崗鄉患者張華英感慨道。如今,鄲城縣虎崗鄉衛生院不僅配備了由縣醫院提供的CT和DR設備,并將開單、檢查、報銷等一系列便捷流程清晰公示,讓患者少花錢也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隨著醫療改革不斷深化,周口正全力將健康“福音”送到百姓“家門口”。周口堅持市縣一體,持續完善“市帶縣、縣帶鄉、鄉管村”的全域一體化醫療協作模式,圍繞“常見病不出鄉”,全面實施鄉鎮衛生院達標升級行動,推動醫療衛生機構提質增效,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基層服務能力、效率、質量“三提升”。累計下派專家1167人,共建科室264個,進一步筑牢基層醫療服務網底。通過與“國家隊”“省級隊”醫院和專家“聯姻”,“組團式”帶動全市學科群協同發展,與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簽約,合作共建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區域醫療中心,連續舉辦兩屆河南心血管病大會。實施“名醫領航”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市級公立醫院與國內知名專家合作開展高難度復雜外科手術,進一步提升區域內臨床重點專科水平。組織“百名醫學專家健康服務周口行”、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論壇等系列活動,邀請全國業內知名專家授課培訓、查房指導、手術示教,合作共建名醫工作室86個,帶動突破新技術新項目172項。
“心血管病這么復雜,以前不去鄭州心里都不踏實,現在在市縣級醫院就能得到頂級專家的診療服務。”心血管患者崔濤對周口市中心醫院對口幫扶專家的診療感慨萬分。得益于醫改,周口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讓縣級醫院承擔更多診療任務,緩解大醫院擁擠現象,解決老百姓看病多跑路的難題。目前,我市已建設6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11個省級重點專科;與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合作共建河南心血管病中心周口區域醫療中心。過去只能在省級以上醫院實施的心臟搭橋手術、腦部復雜腫瘤切除等,如今在周口也能完成。
群眾享受醫改紅利,優質醫療服務觸手可及,這正是我市用好醫改“指揮棒”,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改革邁出的堅定步伐。五年間,我市推進“三統三保”基層藥品供應機制(統一采購、統一管理、統一結算),將大量質優價廉的藥品送到鄉村。截至目前,6000多家村衛生室用上了集采藥品,品種達485個,村級門診醫保統籌報補實現全覆蓋,集采藥品平均降價62.92%,患者在村衛生室看病的次均費用下降13%。
我市互聯網醫院與遠程醫療協作網絡依托市級三級醫院,組建了4家互聯網醫院,與全國39家知名互聯網醫院簽約合作,開展遠程會診、線上診療10萬余次,實現線上線下優質醫療資源協同互補,與全國優質醫療資源共享,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質優價廉”的醫療服務。
改革,如長河奔涌。只有理性“審題”、精準“破題”、認真“答題”,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持續性大考中始終領跑。五年間,周口出臺5個年度改革任務文件,明確189項改革任務,堅持以系統觀念和科學方法深化改革,聚焦重大戰略落實全過程、經濟發展全鏈條、鄉村振興全維度、民生保障全方位以及省、市“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大要求、省委的工作安排轉化為現代化周口建設的生動實踐。
記者手記:
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置于改革大潮的周口,記者深切感受到醫療改革只是一個縮影,從鄉鎮醫院新增的智能診療設備,到醫保報銷窗口前縮短的排隊時長;從縣級醫院進駐的專家團隊,到患者更便捷的醫療體驗,每一處細微變化,都在編織民生福祉的新圖景。而這股改革力量早已滲透進周口發展的肌理:政務大廳推行“無感審批”改革,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小時內,不動產登記實現“一日辦結”;整合市場監管、稅務等8部門服務,實現“一窗受理、并聯辦理”,線上審批率達99%。周口港被列為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連年上漲,港口綜合物流園區創成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周口正以醫療改革為支點,撬動教育、交通、營商環境等領域的全方位蝶變。改革不僅成為發展的“助推器”,更成為民生的“上升梯”。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