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劉昂) “請問,您認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哪些?有什么意見或建議?”9月12日,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就《周口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貫徹實施情況開展執法檢查。
“這里能容納多少人?膳食質量一定要保證。”走進川匯區富民社區人民大食堂,執法檢查組邊看邊問。看到寬敞、整潔、溫馨的用餐環境后,執法檢查組接著提問:“咱們社區養老助餐服務的輻射范圍有多大,能不能達到《條例》規定的標準?”
“食堂面積達400平方米,可同時滿足100余名老年人就餐需求。我們提供低鹽、低油、低糖的菜品,并根據大家反饋意見調整口味。”工作人員介紹,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他們還有志愿者送餐上門服務,確保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吃到熱乎的飯菜。
據了解,我市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多種助餐供給模式,通過積極建設“老年食堂”“老年餐桌”“老年助餐點”等,將助餐場所巧妙“嵌入”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半徑范圍內,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務。
《條例》規定,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建設全市統一、覆蓋城鄉、互聯共享的養老服務智慧平臺。來到沈丘縣,執法檢查組重點了解該縣推進“智慧養老”的做法。
據介紹,沈丘縣按照“政府主導、民政主管、第三方機構運營”的工作思路,推行社區嵌入式智慧養老模式,打造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搭建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比如,老年人在家中按鍵呼叫,調度運行中心統一接單,呼叫中心客服人員記錄老年人服務需求,對就近的服務機構和志愿者進行在線派單。此外,該縣通過開通“沈丘智慧養老”微信小程序,實現手機與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互聯互通,進一步為老年人提供各類居家養老服務。
實地走訪后,執法檢查組表示,全市有關部門和服務機構要聚焦老有所養,深入貫徹實施《條例》,進一步做好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規劃布局、設施建設、政策保障等工作,不斷提升供給能力,切實滿足老年群體的多樣化需要。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