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昂)“人大代表要肩負起人民的重托,這就是我的履職準則。”9月8日,駐周全國人大代表陳國廠在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的深化提升“為人民履職、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動”主題活動經驗交流視頻會上,結合自身履職實際作交流發言。
作為群眾訴求的“代言人”,陳國廠把田間地頭、農戶家中當作履職“主陣地”,隨身攜帶“民情筆記本”記錄熱點難題,累計梳理群眾意見、建議120條,并轉化為15條代表議案、建議。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他提交的《關于強化落實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建議》被列為全國人大重點督辦建議。他還協助省人大常委會制訂相關實施方案,推動鄉風民風顯著改善。
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陳國廠于2022年邀請村“兩委”干部、老黨員、鄉賢、法律顧問等10人,組建汪莊村人民調解委員會,建立“定期排查、及時受理、聯動調解、回訪鞏固”的閉環機制。調解中,他堅持“公平公正、依法依規、情理兼顧”原則,成功化解矛盾糾紛45起,涉案金額50余萬元,營造了公平和諧的鄉村環境。
在踐行初心上,陳國廠自2017年起累計投入3000萬元,建成老年托養中心和留守老人養護樓,提供500張床位,配備專業護理人員和醫療設備,服務周邊建檔立卡特困老人。2020年,他牽頭成立雜糧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500畝,種植富硒小米、有機小麥等農作物,注冊“汪莊農品”品牌并推向全國,帶動村民年增收2000多元,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50萬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