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獻者小檔案——
鄧海先,周口市農業農村局四級調研員。自我市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他積極發揮市農業農村局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牽頭作用,以實干破解污水橫流、“垃圾圍村”等農村環境衛生治理難題,用行動持續擦亮周口生態文明底色。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市農業農村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納入“率先建成農業強市”工作統籌推進。我市專門成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班,由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市長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成員,每月帶領各縣(市、區)負責人通過隨機抽查的方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月觀摩活動。我與同事們及住建等相關職能部門抽派人員一道,按照要求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對各縣(市、區)農村人居環境、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保治理等工作開展常態暗訪督導,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并對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
從治理“六亂”到開展“六清”,從“廁所革命”到垃圾治理,市農業農村局積極發揮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的牽頭作用,與住建等職能部門協作,指導各縣(市、區)不斷健全完善“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治理體系,推動村莊保潔隊伍全覆蓋,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聯動、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機制,打通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最后一公里”,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實現從“凈起來”向“美起來”的質變,為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持續鞏固提升城鄉精神文明創建成果提供堅實保障。
2025年5月,我市以“首創首成”的優異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這份榮譽的背后,離不開全市各地各部門的不懈努力:創建過程中,各縣(市、區)持續加大垃圾清運保潔力度;各鄉村聚焦鄉村道路、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庭院內外、坑塘溝渠、公共場所等區域,全力開展垃圾集中清理整治;廣泛發動群眾推進村莊凈化、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引導群眾在自家房前屋后打造小微花園、菜園等景觀,形成“點線面”三維綠化體系,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持續推進,不僅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更進一步提升了鄉村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明素養,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奠定良好基礎。如今的三川大地,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縣城建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鄉鎮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村里建起了“兩堂三中心”(鄉村振興講堂、文化禮堂、宴會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和兒童托管教育中心)。這些場所內,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鄉村文明宜居指數與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攀升。
(記者 李瑞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