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周口客戶端
2020-08-31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牛思光 文/圖
剛進入太康縣馬廠鎮姬莊居村聯養點,就聽到老人們匯聚在一起正在唱著著名豫劇《花木蘭》片段,老人們三五成群在涼亭里聊天,院子里干凈整潔,花草綠化打理精致。8月27日,“鄉村振興看河南”暨“脫貧攻堅看周口”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采風團來到太康縣,調查了解該縣五養社會兜底保障模式。
馬廠鎮姬莊居村聯養點,坐落于周口市太康縣馬廠鎮東南姬莊行政村簸箕營自然村,面積13000平方米,擁有150個床位,是一家設施齊全、環境舒適、家庭氛圍濃厚、醫養結合、服務團隊專業的綜合養老機構。
在脫貧攻堅實踐中,貧困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貧困群體成為脫貧攻堅的突出難點,尤其是特困人員兜底脫貧和養老問題。近年來,太康縣委、縣政府抓住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這個關鍵,依托國家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積極推行“集中供養”“居村聯養”“社會托養”“親情贍養”“鄰里助養”五養社會兜底保障模式,探索出農村特困人員兜底脫貧和養老新路徑。而姬莊居村聯養點就是太康縣“五養模式”的成功實踐。
“住得可舒服啊!這里設施好、服務好,還有醫生給我們檢查身體,每天看看電視、嘮嘮嗑,還能哼幾句戲!”今年74歲的老大爺王增讓高興地說道。在聯養點的老人們普遍對聯養點的環境、生活比較滿意,而這正得益于聯養點的“六院”模式,“我們推行以園養院、文化利院、互助興院、愛心助院、平安護院、試住留院,為居住老人全方位打造舒適滿意的環境。”聯養點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
為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改善老人們的精神面貌,姬莊居村聯養點時常邀請附近村的腰鼓隊、秧歌隊等文藝隊,進行文藝演出,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并投資50多萬元安裝了高清監控,成立夜巡組,每天晚上到各房間查看老人的休息情況、身體狀況等,確保每一位老人的平安健康。
太康縣扶貧辦主任祝俊偉向記者介紹,居村聯養按照“三方來聯親,村級唱主角,縣級搞獎補,養老不出村”的原則,重點在2000人以上或特困人員30人以上的行政村設立居村聯養點,推行‘居村抱團養老’,破解不愿意離開老家、老友、老窩的特困老人養老難題。
“目前,姬莊居村聯養點常住特困老人106名。”談及下一步打算,太康縣馬廠鎮民政所所長鄒獻鋒信心滿懷地說:“迎著時代的春風,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把老人們的幸福家園打造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美!”
據了解,太康縣委、縣政府把推進“五養模式”作為提升鄉村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有效抓手,落實新發展理念,做到與政策相銜接、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吻合、與各級干部的決策力、執行力相匹配,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目前,全縣共改造建設19所鄉鎮敬老院、27所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機構、157個居村聯養點,9051名農村特困人員實現“五養模式”全覆蓋,直接帶動3470戶貧困戶脫貧。
[責任編輯:李欣]
中華龍都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